清代李调元※评论诗歌创作手法的命题。其《雨村诗话》※云:“诗有借叶衬花之法。如杜诗‘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自应说闺中之忆长安,却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借叶衬花也。”所引杜甫诗为五律《月夜》。安史之乱中,杜甫被叛军掠至长安,其家眷在鄜州(今陕西富县),时当八月中秋前后,太平时节正是合家团圆之时,诗人面对明月,不由深深怀念妻子。“今夜”两句,是全诗的起句,却设想成妻子对月在怀念自己。这已使诗中表现的感情加深了一层。接下去不写妻,也不写己,却写“小儿女”,孩子们因年幼无知,尚“未解忆长安”,不懂得怀念远在他方的父亲,也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事。这样更反衬出妻子的孤独。就诗的内容而言,妻是主,儿女是宾,妻是花,儿女是叶,借小儿女之天真无忧,以衬托妻月夜怀人的深情。而就全诗的意境来言,妻、儿女均是宾,是叶,诗人本身对亲人的深情怀念才是主、是花,写妻子儿女正是为了更深入地表现诗人的感情。“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古代的诗人是很懂得这个道理的,诗论家们对此亦多有评论。李调元把它归结为笔法,故诗话中接着说:“总之古人善用反笔,善用傍笔,故有伏笔,有起笔,有淡笔,有浓笔。”正因为笔法多样,变化无穷,才使得古典诗歌呈现出多彩多姿的面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