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隽不伤炼,巧不伤纤

隽不伤炼,巧不伤纤


清代管世铭※评论唐代大历诗人五言律诗艺术表现的命题。其《读雪山房唐诗凡例·五律凡例》中说:“大历诸子,实始争工字句。然隽不伤炼,巧不伤纤,又通体仍必雅令温醇,耐人吟讽,不似元和以后,但得一联称意,便‘匆匆不暇草书’,以致全无气格也。”唐诗发展到大历之时,已开始偏离开元、天宝那种盛唐气象,诗人开始雕章琢句,以求字句精工。但中唐诗歌在内容上尚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在艺术上注意全篇的匀称,并非仅注重字句。“隽不伤炼,巧不伤纤”,就是指大历诸子在创作时,刻意求隽,精雕细琢,但能够不露斧凿之迹,不显锤炼之迹;在构思上、在比兴的运用上,虽有不少巧思妙想,但尚有妙境逸韵,不致纤弱。而元和以后诗人,往往得一联佳句,就敷衍成篇,以致有句无篇,佳句与全篇不称。管世铭把大历诸子的诗放在整个唐诗发展史上来评论,指出其“隽不伤炼,巧不伤纤”的艺术特色。在中国古代诗论中,历来重视反对偏颇的倾向,唐释皎然《诗式》中就提出了“气高而不怒”等“四不”,“至险而不僻,至奇而不差”等“七至”,就是提倡恰到好处,不使某一方面走到极端而造成流弊。管世铭此说正是继承了这个传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