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以人存诗,以诗存人

以人存诗,以诗存人


清代钱泳※选诗时所采用的两种方法。《履园谭诗》※云:“每见选诗家总例,以盖棺论定一语,横亘胸中,只录已过者,余独谓不然,古人之诗,有一首而传,有一句而传,毋论其人之死生,惟取其可传而选之可也;不可以修史之例而律之也。然而亦有以人存诗,以诗存人者。以诗存人,此选诗也;以人存诗,非选诗也。”钱泳对选诗家惯例不以为然。他认为选诗应当有标准,这就是“可传”,只要“诗可传”,均可入选。但可传之诗,又不能一概而论,于是他提出了两种处理方法,即“以诗存人”和“以人存诗”,所谓“以诗存人”是指诗“可传”,今选诗以存其人。古人论诗,又在论人,选诗是论诗之一种。兹举一例。此卷有云:唐瑀,字仙佩,常熟人。为明诸生,工歌诗,国变后遂弃去,以教授终其身。与长洲汪钝翁友善,钝翁序其诗,以为可与陆游、范成大相颉颃,然其诗集今不传。作者偶得数首,录入此卷。此即所谓”以诗存人”。这种选诗法要义在于其诗“可传”,由诗以存其人。其实,所谓“以诗存人,仍属于选诗通则。“以人存诗”则不然,它属于变例。其要义在于其诗不一定“可传”,但联系到作者其人,那么其诗显得难能可贵,故由其人可存其诗。兹举一例。此卷有云:袁枚孙寿芝,年未弱冠,稿已笋束。记其《游栖霞寺》一联云:“清静尚嫌禽作语,玲珑谁与石争能。”就这一联诗说,并非一定可传,但联系到作者是一位“未弱冠”的童子,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实属不易,故钱泳有“颇有乃祖家法”的评语。所谓“以人存诗”大概如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