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潘德舆※论诗歌风格品位的术语。其《养一斋诗话》※卷三云:“吾学诗数十年,近始悟诗境全贵‘质实’二字,盖诗本是文采上事,若不以质实为贵,则文济以文,文胜则靡矣。吾取虞道园之诗者,以其质也;取顾亭林之诗者,以其实也。”其所谓“质实”者,指质直而不绮靡,坚实而不虚浮,兼涉诗歌的文辞与内容。其论“道园以质直之气,行于争尚绮靡之时,故能矫然独出”。又说虞集之质直,“疏而不密”、“朴而不华”,“质直近天机”。至于论顾炎武之“实”,谓“亭林之诗坚实,皆非以诗为诗者,而其诗境直黄河、太华之高阔”。他认为“争尚工丽”、“争高绮靡”,便无“质实”;但质实者,也“未尝废气势词采”。他反驳有人“言诗贵质直,近于腐木湿鼓之音”,认为“不知此乃南宋之质实,而非汉、魏之质实也。南宋以语录议论为诗,故质实而多俚词;汉、魏以性情时事为诗,故质实而有余味。”要之,质实而不俚俗,亦须词采;质实而有真情实感,能回味无穷。他认为关键在于为诗者须有“真气”、“立诚”,“而了无致饰悦人之意”。他强调儒家“诗教”之说,“诗所以厚风俗者”,因此,“若事事以质实为的,则人事俗矣;若人人之诗以质实为的,则人心治而人事亦渐可治矣。”“质则不悦人,实则不欺人,以此二字衡之,而天下诗集之可焚者亦众矣。”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十六批评“潘四农论诗专取‘质实’二字,亦有偏见。盖诗之品格多门……盖质实为诸品之一品则可,谓质实用以概诸品则不可。盖质实为诸品中之一品,则无流弊,若专言质实,流于枯,流于腐,流于拙,则其弊有不可胜言者!”此言并非无理。但在潘氏慨叹当年诗坛“分曹咏物之作,酬和迭韵之体,谀媚颂悦人之篇,饾订考古之制,穷工极巧,弥漫浩汗,何益于身心,何裨于政教”之弊时,提倡“质实”诗风,也非过偏之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