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施补华※释诗歌创作风格的术语,见其《岘佣说诗》※:“用刚笔则见魄力,用柔笔则出神韵。柔而含蓄之为神韵,柔而摇曳之为风致。读大历人七律,须辨此界。”阳刚阴柔之说,作为哲学范畴,在《周易》中即已提出,后人以之分析诗文的艺术风格,纳入于古典美学范畴。“刚笔”即是具有阳刚之美的笔法,指雄浑、豪放、壮丽的壮美之风;“柔笔”即是具有阴柔之美的笔法,指淡雅、清新、飘逸的优美之风。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才有庸俊,气有刚柔。”讲的就是作品的风格。清代桐城派姚鼐《复鲁絜非书》论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论阴柔之美:“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都是对两种风格的形象化阐释。施补华将阴柔的风格与清初王士禛※所倡神韵说※联系在一起,并进一步认为“柔而含蓄之为神韵”,丰富了阴柔说的内涵。唐代大历诗风以寄情山水,情思绵邈和格律严整为尚,与盛唐诗风形成对比。《四库全书总目》著录《钱仲文集》云:“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然温秀蕴藉,不失风人之旨。”施补华以柔笔概括大历诗风,并以神韵、风致辨析之,可谓一语中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