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陈衍※论清末宋诗派所命定的术语。其《石遗室诗话》※云:“同光体者,余与苏堪戏目同、光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也。”“同光体”是近代影响较大而又延续时间较长的一个拟古诗派。同,指同治;光,指光绪。但“同光体”之说法,并不确切。沈曾植、陈三立、陈衍、郑孝胥等开派诗人在同治未年(1874)都还年少,尚未成名,诗更未能自成一体,留存在他们诗集中的诗作,均是光绪中期以后所写,故“同”字无处着落。他们的创作活动主要在光绪、宣统年间,一直延续到民国。民国二十六年(1937),陈衍、陈三立也相继去世,此派即告终。由于《石遗室诗话》在民国后流布甚广,“同光体”之说就成为这一诗派的代称。他们谓自己一派诗为“同光体”,意在以直接上承嘉、道、咸年间程恩泽、祁藻、何绍基等发动而盛极一时的宋诗运动传统为标榜,以张其军。“同光体”诗派在诗歌理论上确与程、祁、何等的宋诗运动有一脉相承之处,如“不墨守盛唐”;主学宋诗,兼学唐调,师法苏、黄,上追杜、韩:主张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一、学问与性情结合等。当然“同光体”也有发展变化。其诗论的核心在宗宋,从学宋入手,追本唐诗,所谓“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耳”(《石遗室诗话》)。故此派并不以专宗宋诗为标志,而是作为专宗盛唐诗的反对派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企图在“力破余地”的口号下,从古典诗歌的缝隙中觅生路,求“新”求“奇”,以掩盖他们师古而拟古的诗风习尚。“同光体”诗派又可区分为闽派、赣派、浙派三大支:闽派代表为陈衍、郑孝胥;赣派代表为陈三立;浙派代表为沈曾植、袁昶。各支所宗稍异,而重点均在学宋则共通。“同光体”诗人的诗歌创作,早期生逢变法维新时期,写过一些不满政治现状、主张变法图强、反对列强侵略的作品,有些写个人身世伤时感世和山水咏物之作,也有清丽可观者。清亡后,大都以清室遗老自居,诗中表现了强烈的复辟思想,遭到人们批评。如金天翮称:“同光体”诗人“师古而不能驭古”,“风气相囿,结为宗派,类似封建节度,欲以左右天下能文章之士,抑高唱而使之喑,摧盛气而使之绌,纤靡委随”(《天放楼诗草序》)。可谓攻击不遗余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