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风格含新意境


近代梁启超※在清末提倡“诗界革命”※时论述诗歌革新的中心命题。其《饮冰室诗话》※第六三则云:“过渡时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吾党近好言诗界革命。虽然,若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是又满洲政府变法维新之类也。能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矣。”在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立论,谈论诗歌革新。其所谓“旧风格”实指我国传统诗歌在形式方面的诸因素,包括诗歌的体式、格调、声律、文辞等;梁氏认为诗歌的形式方面诸要素不必革新,一仍其旧。其所谓“新意境”、“新理想”、“新界”者,是指经革新后的诗歌的新的思想内容,也就是为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需要的政治理想、社会改革学说、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他们提倡的“西学”即“新学”。他认为运用传统旧体诗的形式,以表现服务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的思想内容,即“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斯可以举革命之实”。这是梁氏总结了戊戌变法以前谭嗣同、夏曾佑提倡“新学之诗”而进行的诗歌革新的失败经验,才提出的诗歌革新的根本主张。光绪二十二、二十三年(18961897)间,”盖当时所谓新诗者”,对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均未实行有效的革新,仅止“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而且又仅止限于“佛、孔、耶三教之经”典语。故梁氏总结说不能“以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他强调诗歌思想内容的革新,“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梁氏所倡诗歌革新之说,较之夏、谭所谓“新学之诗”之说,有所匡正与发展,把诗歌革新真正纳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的轨道。但是,其“当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的主张,出于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需要的功利主义,造成思想方法的片面,重内容而轻形式,因而不能收诗歌革新的真正成效。何况,其所谓“革命”,实质上只是“维新”“改良”之意而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