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诗话》


作者刘克庄(1187—1269),南宋著名诗人,初名灼,字潜夫,自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官建阳令,因写《梅花》诗被罢官。后起用,为枢密院编修,复出知袁州,又任广东提举、江西提刑。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赐同进士出身,先后任秘书监、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年老致仕,卒谥文定。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一百九十六卷,《后村诗话》原收于《全集》之中。《后村诗话》十四卷,近600条,计分前集二卷,后集二卷,为刘克庄60岁至70岁时所作;续集四卷,为致仕后近80岁时作;新集六卷,成于82岁时。今之通行本有中华书局1983年版王秀梅点校本《后村诗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采摘诸家,品题优劣”,“迥在南宋诸家诗话之上”。又说:“宋代诸诗,其集不传于今者十之五六,亦皆赖是书以存。”此书续集较杂,记有一些古事。前后集与新集由于写作年代不同,品评诗人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刘克庄是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诗人,江湖派重要作家。论诗强调诗歌应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他批评《玉台新咏》“赏好不出月露,气骨不脱脂粉”,而十分推崇杜甫“感时伤事”的诗篇,认为史书所不载者略见于杜诗,杜诗《八哀》可比《史记》。又尊陆游诗为南宋一大宗。此外,论诗还重视骨气骨力,赞赏气势开阔雄浑的诗篇。他批评六朝诗风纤弱,而高度赞扬陈子昂、李白“扫齐梁之弊,而追还黄初、建安矣”,又赞扬杜甫诗句有“骨气”,苏轼诗有“气魄”,有“力量”。他还主张诗当以吟咏性情为本意,以体物验工巧,意新理长,意在言外,既要沉着痛快,又要诗味隽永,还强调用典确切,对偶精工。从学诗者来说,既要讲天分,又要重学力。为诗当不同流俗,而能自为一家之言。这些都是作者饱含个人亲身体验的可贵见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