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忠,有《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一卷,共28条,是欧阳修晚年“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的随笔式著作。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在《诗话》中,他十分推崇不同于西昆诗风的梅尧臣、苏舜钦的诗,而对西昆体那种过分堆砌典故以致“语僻难晓”的诗风则表示了不满。不过,欧阳修对西昆体作家并未完全否定,在《诗话》中对钱惟演、刘筠的诗句也有赞誉之词,表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客观的态度。与他的‘穷而后工”的观点相一致,他重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亲身体验和在作品中对现实生活作真实写照,因而他很赞赏孟郊、贾岛的诗句,认为“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与此相反,对那些除了风、云、草、木等字就不能写诗的诗人,他给予了善意的嘲讽。关于诗歌的艺术创作,欧阳修引梅尧臣之语,标举“意新语工”,要求诗歌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他不满意那种“语涉浅俗”,“多得于容易”的诗,而要求诗人重视诗句的锤炼雕琢,力求造语精工。他指出的如“半夜钟”一类的语病,后人虽有所辨正,但却提醒人们注意用语必须符合情理,讲求细节的真实。《六一诗话》是第一部名为“诗话”的诗话著作,它开创了一种比较自由活泼的谈诗论艺的体制,后世纷纷效法,导致了诗话著作的大量产生。本书原来只称“诗话”,“六一”二字是后人所加。后人称引时又称《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欧阳文忠公诗话》。《郡斋读书志》著录于子部小说类,《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四库全书》收入集部诗文评类。通行本有何文焕《历代诗话》本,又曾收入郭绍虞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丛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