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绦(生卒年不详),字约之,别号无为子,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蔡京子。宋徽宗时,蔡京为太师,绦参与决事,后京败,绦亦缢死。著有《国史后补》、《北征纪实》、《铁围山丛谈》、《西清诗话》、《蔡百衲诗评》等。《西清诗话》一书,直至明代尚不甚流传,诸家著录多为抄本,而且卷数说法不一。此书早佚,今有抄本三卷,郭绍虞疑为“后人杂抄他书足成三卷以欺人者”。郭编《宋诗话辑佚》时,据《类说》本、《说郛》本及《苕溪渔隐丛话》、《竹庄诗话》诸书称引,辑得112条,罗根泽辑得107条。蔡绦论诗时有独见。他认为“诗家当有情致,抑扬高下,使气宏拔,快字凌纸。又用事皆破觚为圆,挫刚成柔,始为有功者,昔人所谓缚虎手也”。他崇尚气魄宏大的诗篇,赞扬孟浩然洞庭诗“读之则洞庭空阔无际,气象雄张,旷然如在目前”,赞扬杜甫洞庭诗“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又认为“作诗者陶冶物情,体会光景,必贵乎自得”,虽然“格有高下,才有分限”,天禀自然,不可易移,但只要出于自得,就是好诗。又说:“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主张诗应含蓄有致,耐人寻味,而不露文字雕琢痕迹。上述见解,都很有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