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古堂诗话》


作者有二说。一说吴开所作。吴幵(生卒年不详),字正仲,滁州(今属安徽)人。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中宏词科,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官翰林承旨,趋附金人,人所不耻。宋高宗建炎(1127—1130)后窜谪而死。著有《优古堂诗话》。《四库全书总目》收于集部诗文评类,《宋史·艺文志补》、《续通志》、《续通考》著录均题吴开撰。一说毛幵所撰。毛幵(生卒年不详)字平仲,三衢(今浙江衢县)人,仕止宛陵、东阳二州倅,时代后于吴幵,有《樵隐集》。《铁琴铜剑楼书目》诗文评类有旧抄本《优古堂诗话》一卷,题毛开平仲。近人丁福保将其收入《历代诗话续编》,为今之通行本。全书154条,多记唐宋人诗语的承袭与用语的失误。清人徐骏跋说:“辨摘苏东坡诗误处二三则,切当可喜。其余杂见他书,且多疏脱也。”据郭绍虞考证,书中30余条见于王厚之所撰《复斋漫录》,而全书与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所载几全相同,究竟谁抄谁今天已不易断定。书中说:“诗人有沿袭不失为佳者”,因而比较注重探求诗语的出处。如指出杜甫“身轻一鸟过”的“过”取自西晋张协的“忽如鸟过目”,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古乐府《唐氏谣暗别离》“风动花枝月中影”,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出自李白“一笑皆生百媚”,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本于五代沈彬“地隈一水巡城转,天约群山附郭来”等等。这种承袭,有时并非有意为之。书中说:“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词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解释比较通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说:“夺胎换骨,翻案出奇,作者非必尽无所本,实则无心暗合,亦多有之。”但又说:“必一句一字求其源出某某,未免于求剑刻舟。”不过,这种探求,也并非毫无积极意义,郭绍虞在《宋诗话考》中说:“宋人论杜诗每称其用字有来历,此说固有流弊,然能知其来历,则对杜诗理解亦可更深一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