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韩驹论诗之语,记录者范季随。韩驹(?—1135),字子苍,四川仙井监人,宋徽宗政和(1111—1117)年间召试赐进士出身,历宫中书舍人,擢直学士院。绍兴中知江州。卒于抚州。有《陵阳集》。《陵阳室中语》不知卷数,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今仅存涵芬楼《说郛》本一卷,此外,《苕溪渔隐丛话》和《诗人玉屑》均有所称引。韩驹是宋代诗人,学于苏轼,苏轼认为其诗近储光羲。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他列名其中,他很不高兴。作诗态度很认真,常不断修改,甚至赠人诗已数年,再追回作修改的。论诗认为不能避免蹈袭,否则“终篇无一字可解者”,“欲新而反不可解”。主张对偶不必拘绳墨,不可“迁意就韵”,诗要“语脉联属”,“使事要事自我使,不可反为事使”。这些都与江西诗派主张相近。但他特别推重“思无邪”,主张“作诗必先命意”,学诗应力求“自成一家”,这些见解都有独到之处。评诗特别崇尚陶渊明、杜甫、韦应物,也反映了他的诗学倾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