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集,编撰者胡仔(生卒年不详),南宋初年文学家、诗论家,字元任,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胡舜陟之子,以父荫授迪功郎,两浙转运司,官至奉议郎,知常州晋陵县。后休官隐居吴兴苕溪(今属浙江省湖州市),自号苕溪渔隐,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完成诗话前集,遂名为《苕溪渔隐丛话》。后起用,官于闽中(今属福建省福州市)。再次休官后干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完成了诗话后集,前后集成书相距近20年,此时胡仔约60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正集)六十卷,后集(续集)四十卷,共一百卷,50多万字。《遂初堂书目》著录于集类文史类,《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宋史·艺文志》著录于子类小说类,《四库全书》收于集部诗文评类。今之通行本有经廖德明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排印本,收入郭绍虞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丛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书继阮阅《诗话总龟》而作,前有自序称,阅所载者皆不录。二书相辅而行,北宋以前之诗话,大抵略备矣。然阅书多录杂事,颇近小说,此则论文考义者居多,去取较为谨严;阅书分类编辑,多立门目,此则惟以作者时代为先后,能成家者列其名,琐闻轶句则或附录之,或类聚之,体例亦较为明晰;阅书惟采摭旧文,无所考正,此则多附辨证之语,尤足以资参订。”此外,两书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阮阅成书时元祐党禁未开,故元祐诸家均未收录,而胡仔则广采“元祐以来诸公诗话”,内容和材料都更为全面丰富。总计前集采录诗话33种,后集31种。在编辑体例上主要采取以人为纲的编法,前集首列“国风汉魏六朝”,后集首列“楚汉魏六朝”,然后分列唐宋作家作品的评论、问题的考订辨证。其中,汉魏六朝重陶渊明,唐代重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宋代重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他在后集序中说:“余尝谓开元之李、杜,元佑之苏、黄,皆集诗之大成者,故群贤于此四公,尤多品藻。”其他作家,如王维、孟浩然、孟郊、贾岛、李贺、刘禹锡、白居易、王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杜荀鹤、范仲淹、张先、苏舜钦、梅尧臣、司马光、贺铸、秦观、陈师道、张耒、陈与义诸人,均辟有专卷。在“唐人杂记”、“五季杂记”、“宋朝杂记”等栏目里还涉及更多的作家。书中除汇集诸家诗话众多评论品藻考订辨正之语外,胡仔本人的诗话就多达400多条。胡仔论诗,推崇李、杜、苏、黄,尤重杜甫、苏轼。他说:“余纂集丛话,盖以子美之诗为宗,”“余为是说,盖欲学诗者师少陵而友江西,则两得之矣。”但他并无门户之见,对历代作家能做到片善必彰。在品藻考订中颇具识力,多中的之语。对歧异之说有时两说并存,持论严谨客观。从论诗倾向上说,他反对“循习陈言”,“规摹旧作”,主张为诗当“自出胸臆”,“思新语气”。又认为诗贵含蓄,当“托物以寓言”,“意在言外”,不要“使人一览而意尽”。书中还论及诗格、句法、用典、比喻、声律、鉴赏等,意见多有可取之处。此书还有保存文献之功,如李清照《词论》及宋代不少今已散佚的诗话,赖此书得以保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