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庞垲,字斋公,号雪崖,直隶任丘(今河北省任丘县)人,康熙举人,曾官工部主事,出为建宁知府,未几挂冠归里。庞垲工于诗。有《丛碧山房集》五十七卷。《诗义固说》凡二卷,有《四库全书》本(附于《丛碧山房集》末),通行本有《清诗话续编》本。此书论诗亦主“性情”,庞垲强调说。“性情礼义,诗之体也”,“合于礼义者,为得性情之正,于诗为正风正雅”。庞垲认为,“汉魏诗质直如说活”,得“《三百篇》家法”;“晋诗不取达意,而徒骛文词,堆砌排比”;“初盛唐近体诗,昌明博大,盛世之音,然稍觉文胜”;“子美近体真朴,得汉魏之遗”,而其咏物“取义在不即不离之间,而寄托深远”,“此是子美胜于古人处。”除此而外,庞垲论诗还主张求新、求活,所谓新,指“在人心发动处及时中内”,而不是刻意求新于字里行间。“言当下之心,写当前之景,于无字中生字,无句中生句”,这才是“千古长新”。他对赋、比、兴作了新的解释。“赋者,意之所托,主也;意有触而起曰兴,借喻而明曰比,宾也。”“兴、比须与赋意相关,方无驳杂凌躐之病”。对严羽以禅喻诗,庞垲也有所补充。《四库提要》认为他“论亦切实”,然而也指出他以禅喻诗“转至于支离曼衍,是其好高之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