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益都人。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曾官左赞善,后因在“国丧”期间看洪升《长生殿》演出,“违制”被削官。著有《饴山堂文集》、《因园诗集》、《谈龙录》、《声调谱》。《谈龙录》一卷,37条,据自序,写成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有《饴山全集》本、《艺海珠尘》本、《花熏阁诗述》本、《谈艺珠丛》本、《诗法萃编》本等,丁福保辑入《清诗话》中,为今之通行本。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女婿,但批评王士祯神韵说却很尖锐。王氏特推重司空图“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赵执信则认为二十四诗品“设格甚宽”,不得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极则。赵氏主张作诗须“言志”,“期于达意”,不能专讲兴会。他说:“诗人贵知学,尤贵知道”,并表示服膺前人“诗之中须有人在”(吴乔),“诗外尚有事在”(苏轼),“文以意为主,以言语为役”(周昂)等语以为名言。他还对王氏不喜杜甫轻视白居易而深致不满。总之,他不满王士祯由于过分追求神韵而流于空虚。赵氏诗论有现实主义倾向,对于纠正神韵说之弊以及反对当时诗坛上的形式主义倾向,有积极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