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斋诗谈》


作者张谦宜,清代胶州(今山东胶县)人,字稚松,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工诗,出入于白居易和陆游之间。有《茧斋诗选》二卷。《茧斋诗谈》八卷,为张谦宜统论诗学,评次古今诗人的专著。此书强调“诗品贵清”,“清在神不在相”,“清在骨不在肤”。基于此,故张谦宜十分赞赏唐人作诗务“笔势飞动”,求“通体句圆”,尚“气浑”、“品高”、“色雅”,重“格正调和,泰然自得”以及“从容酣适”、“中通外润”。也基于此,所以他很理解“诗家不许于诗中谈理”。张谦宜强调说,“诗非不要理”,而“只是人不能于诗中见理耳”。换言之,即“理由我运”,“变没隐见于诗外者”。张谦宜还强调“诗贵蕴藉”,认为“含蓄二字,诗文第一妙处”。他赞叹杜甫由于“机到神流”,乃造出诸如前后《出塞》,《三吏》、《三别》等“不直刺主”的“含蓄”诗篇。除此而外,张谦宜“诗贵和平”的见解,“无兴致”、“没意思”、“无实意实事”“不做诗”的见解,“诗要脱俗”、“力足气充”的见解,“诗要情真,有议论何妨”以及“情真不以说破为佳”的见解,“凡摹古人当似其神”的见解,“才力学识有偏”当自补,以及“后生学诗”急宜讲气骨的见解,咏物“须超脱变化”和要有“自家意思”的见解,诗“与其词胜于意,毋宁意胜于词”的见解,参“集句”佳者为媒介,强调“造句下字,全要多看”的见解,都有独到之处。张谦宜评次古今诸家诗,言亦多切中肯綮,非浮泛其谈和隔鞋搔痒者所能到。如称杜甫律诗“细润不碍老苍,纵横适合雅法”,孟浩然《寻香山湛上人》诗,“真味性灵在字句外”,陆游诗“温厚雄健”,刘子羽《过十八滩》诗“借地名寓意,平中巧思”,等等皆是。此书通行本有《清诗话续编》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