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锻录》


作者方世泰(1679—1747),字贞观,又字履安,号南堂,工诗。他为乡人牵连入旗籍,历十年放归,有《南堂诗钞》传于世。《辍锻录》中论诗,疏于宏观的理论性总结,但精于微细处,如立题、用事、音韵、“夺胎换骨”等方面的辨析与欣赏,虽只言片语,却颇多心得。如云“点缀与用事,自是两路。用事所关在义意,点缀不过为颜色丰致而设耳,今人不知,遂以点缀为用事,故所得皆浅薄,无大深意。”在他看来,点缀和用事是不同的,用事有正用、侧用、虚用、实用之妙。特别强调要在活用典故上下功夫,他认为“唐人最善于脱胎,变化无迹,读者惟觉其妙,莫测其源”。这些见解和黄庭坚“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论一脉相承。此外“人情真至处,最难描写,然深思研虑,自然得之”。即举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李益“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说他们“皆人情所时有,不能苦思,遂道不出”。又说“诗人体物入微,真能笔通造化”。诸如此类,对诗人创作中的甘苦通过观察、苦思后方能获佳作的体会,有其独到之处。《辍锻录》所评唐代诗家极多,几乎所有的例诗句全为唐代诗人的。方氏认为“唐诗至元和间,天地精华,尽为发泄,或平,或奇,或高深,或雄直,旗鼓相当,各成壁垒,令读者心忙意乱,莫之适从”。方氏宗唐之心可谓弥坚了。他还认为要作诗“惟熟读唐人诗,久而自得。”他说“未有熟读唐人诗数千百首而不能吟诗者,未有不读唐人诗数千百首而能吟诗者。读之既久,章法、句法、用意、用笔、音韵、神致,脱口便是,是渭大药。”方氏论诗,也注意揭示唐代诗人各自不同的特色。他认为:“高适、李颀不独七古见长,大段气骨高厚,即今体亦复见骨格坚老,气韵沉雄”,“晚唐自应首推李、杜,义山之沉郁奇谲,樊川之纵横傲岸,求之全唐中,亦不多见,而气体不如大历诸公者,时代限之也”,并且认为“持一论以说诗,皆井蛙之见也”。方氏的诗评,一般就诗而论,或详或略,因诗而异,但大都比较精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