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源流考》


作者鲁九皋(1732—1794),原名仕骥,字吉非,号山木,江西新城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曾知山西夏县。在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方面,鲁九皋受古文法于朱仁琇,并与桐城派一代大师姚鼐交往甚密。有《山木居士集》行于世。《诗学源流考》是他有关诗论的代表文章。这篇文章比较概括地论述了从春秋战国诗、骚开始至有明一代诗歌发展的源与流。作者以“诗言志”的儒家诗教观为标准,结合五、七言诗的发展和演变,品评由汉至明的诗歌发展史,以为“其间得大宗五人焉:曰曹子建(曹植),陶渊明,李太白(李白)、杜子美(杜甫)、韩昌黎(韩愈)。其他支分源别,各有所属”。作者对曹植“借乐府题以歌咏时事”,陶渊明“时时歌咏性情”,李白、杜甫不失古人规矩又独开生面,韩愈继“李、杜之盛,为起衰钜手”都颇有激赏之辞。相反,对诗歌发展史上形式主义的诗风、宗派表示了不满。由此可见,鲁九皋所标举的“诗言志”,实际上是要求诗歌反映现实生活和诗人的真性情。而这种诗歌主张在明、清两代,无疑都是难得的。此外,《诗学源流考》多论诗之宗派,持论往往也能一分为二,公允中正,有时,某些议论还能超越前人,独具只眼。今通行本为郭绍虞编选的《清诗话续编》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