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洪亮吉(1746—1809),清代乾嘉时代著名学者及诗人,字稚存,号北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督学贵州。任满还京后,入直上书房。嘉庆四年(1799)因上书言事获罪被遣戍伊犁,次年赦归,改号更生居士。有《洪北江全集》。《北江诗话》六卷,《粤雅堂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均予收录,今之通行本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排印的陈迩冬校点本。全书前四卷为洪亮吉晚年所选定,后二卷为其子在续刻遗著时整理而成。此书内容庞杂,举凡金石文字、历史人物、史学、地志、书法以至于科场掌故,多有涉及,但仍以谈诗为主,多记前代及当代诗人之事,评论其诗作风格,议论其高下得失。洪氏说:“诗文之可传者有五:一曰性,二曰情,三曰气,四曰趣,五曰格。”但他尤重性、情、气、趣,而不主张“拘拘于格律”,认为“至诗文讲格律,已入下乘”。他又主张作诗必先多读书,说:“诗人之工,未有不自识字读书始者”。乾嘉时代,诗坛多推重袁枚、蒋士铨、赵翼诸人,洪氏持论却有所不同,极为推重清初诗人黎简与同代诗人钱载。而对清初以来名家,又多直截了当的批评,如评吴伟业虽“裁对精工”,但“殊昧平仄”;评朱彝尊“始学初唐,晚宗北宋,卒不能熔铸自成一家”;评王士祯“受声调之累”,甚至“点金成铁”;评袁枚“太巧”,“失之淫艳”;评厉鹗“气局本小,又意取尖新”,……评诗见解独到而自树一帜。书中又多考订,如考荔枝之贡东汉已然,王昭君实为自请遣行,蜡烛起于东汉之后,杜撰一语出《颜氏蒙训》等等,都很精确有据,表现了学问家的本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