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别号副墨子,安徽桐城人,为“桐城派”大师姚鼐的著名四弟子之一。著有《汉学商兑》、《昭昧詹言》、《仪卫轩文集》。《昭昧詹言》二十一卷,为方东树晚年著作。方氏完全站在“桐城派”的立场上评诗论诗,除极度赞美“桐城派”一些名家的诗文外,还大力提倡“桐城派”的道统和文统,宣扬“桐城派”所主张的义理和法式,说:“讲求文、理、义,此诗学之正轨也”,“非义理丰富,随事得理,灼然见作诗之意,何以合于兴、观、群、怨?”又认为学诗“全在字句音节”,当先取来古人“法帖”,然后“须实下深苦功夫,精思深辨古人行文用笔,行文、章法、音响之变化异同”,专精学之,便可名家。可见,在总的框架上,方氏论诗未跳出“桐城派”的窠臼。但在局部上,方氏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认为学诗者当“善因善创,知正知奇”,能够“于本领上用功夫”,不要“只于枝叶上粉饰”。又认为作诗应有真情实感,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因而主张诗要“从自家胸臆性真流出”,“词必己出”。他还提倡“善于摹写,工于体物”,“诗外有余境”,“用意高妙,兴象高妙,文法高妙”等等。这些主张,都有积极的意义。卷二十一集各家诗话,采自沈德潜《说诗晬语》六十余条,可见其对“格调说”的推重。《昭昧詹言》一书,汪绍楹据武强贺氏本校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为今之通行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