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评论诗歌时提出的观点。指各种诗体的本来面目。如说《骚》体不宜采用“榜枻”等俗语,“乐府入俗语则工,《离骚》入俗字则拙。”“盖榜枻实风谣类,非《骚》本色也。”又说:“曰仙、曰禅,皆诗中本色。惟儒生气象,一毫不得著诗;儒家语言,一字不可入诗。”指仙、禅入诗是诗的本色,儒生语言不宜入诗。他在评论项羽《垓下歌》时,也用了“本色”一词:“项王不喜读书,而《垓下》一歌,语绝悲壮,‘虞兮’自是本色。”此处“本色”指项羽之诗“模写实情实事”,质朴自然,不象屈赋那样运用“托寄美人公子”等修辞手段。本色一词,前人多使用。刘勰《文心雕龙·通变》:“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蒨,虽逾本色,不能复化。”此指本来颜色。陈师道《后山诗话》:“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陶明浚《诗说杂记》:“本色者,所以保全天趣者也。故夷光(西施)之姿,必不肯污以脂粉;蓝田之玉,又何须饰以丹漆,此本色之所以可贵也。”严羽《沧浪诗话·诗法》称诗“须是本色,须是当行。”此等处本色都指诗歌体制的本来特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