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王士祯提出的对咏物诗的要求。《带经堂诗话》载其语道:“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古今咏梅者多矣,林和靖‘暗香、疏影’之句,独有千古,山谷谓不如‘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勿横枝’;而坡公‘竹外一枝斜更好’,识者以为文外独绝,此其故可为解人道耳。”又说:“赵子固梅诗云:‘黄昏时候朦胧月,清浅溪山长短桥。忽觉坐来春盎盎,因思行过雨潇潇。’虽不及和靖,亦甚得梅花之神韵。”王氏认为,诗歌咏物,既要写出其形状,但不能过实;又要写出其精神,但不能过虚。应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含糊朦胧,诗中似有深意但又不能指实,言外似有馀情却又难于捉摸,留有馀地,耐人寻味,这也就是他所标举的“神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