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道亦在妙悟


宋人严羽以禅喻诗所提出的诗学重要命题。他在《沧浪诗话》中说:“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严羽以禅喻诗,中心就在“妙悟”二字。今人郭绍虞在《沧浪诗话校释》中说:“即就沧浪所谓妙悟而言,亦可别为二义。一是第一义之悟,即沧浪所谓‘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之说。又一是透彻之悟,即沧浪所谓‘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之说。”从“第一义之悟”来说,严羽强调学习汉魏晋与盛唐之诗;从“透彻之悟”来说,严羽认为诗有“别材”“别趣”,“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因而主张“熟参”,即通过讽咏熟读通过诗的艺术形象直接领悟诗的兴趣韵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