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情气声词与思力才质

情气声词与思力才质


明人徐祯卿在论述诗歌本质源流时所提出的概念体系。他认为情气声词为诗之源,思力才质为诗之流。中国古典文论认为,由于外物的变化,触动了人们内心的情感,从而产生了诗歌。因而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情志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刘勰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钟嵘也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诗品序》)基于此种看法,徐祯卿在《谈艺录》中进一步论述了情气声词与思力才质的关系。他说:“情者,心之精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于中,必形于声。……然引而成音,气实为佐;引音成词,文实与功。盖因情以发气,因气以成声,因声而绘词,因词而定韵,此诗之源也。然情实眑眇,必因思以穷其奥;气有粗弱,必因力以夺其偏;词难妥贴,必因才以致其极;才易飘扬,必因质以御其侈。此诗之流也。”他把情气声词看成是“诗之源”即诗歌的根本,诗歌的出发点。因为诗歌是吟咏情性的,而声词则是情性的“物质外壳”,所以说这是诗歌的本源。但仅有情气声词是不够的,他又提出了思力才质,认为这是“诗之流”,即诗歌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思力才质都属于诗人主观修养的问题,也是构成诗歌格调的决定性因素。他强调诗人的思力才质对诗歌的制约作用,这对明清格调说极有影响。但他同时又强调情气,主张“因情立格”,这是他比前后七子高出一筹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