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在含糊


明人谢榛关于诗歌的意象特征的主张。他在《四溟诗话》中说:“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惟片石数树而已。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他提出作诗妙在含糊。他认为《金针诗格》关于“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之说,“殆非盛唐之法”。主张“写景述事,宜实而不泥乎实”。“有实用而害于诗者,有虚用而无害于诗者”。所以,他称赞李白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景虚而有味”。“妙在含糊”就是主张写景述事不宜逼真,要虚一些,宜实而不泥于实。这样的诗能给人一种朦胧感和神秘感。“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花镜月,勿泥其迹可也”。读者读诗不必泥其迹,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在审美过程中的再创造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