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贺贻孙关于诗歌创作应以无刻意求工为妙的见解。他在《诗筏》中说:“陈无己云:‘宁朴毋华,宁拙毋巧,宁粗毋弱,宁僻毋俗。’严仪卿亦有是语。然余谓朴实胜华,拙实胜巧,粗实胜弱,僻实胜俗。朴拙粗俗,非大家不能用。每见后人有意为朴,反不如华;有意为拙,反不如巧;有意为粗,反不如弱;有意为僻,反不如俗。大抵以自然者为胜,如美人乱头粗服俱好,不可以乱头粗服为美人也。”诗以自然者为胜,即指诗歌创作应以情思的自然流露为尚,以艺术表现的不造作、不刻意雕饰为妙。宋人陈师道主张诗歌“宁朴毋华,宁拙毋巧,宁粗毋弱,宁僻毋俗”,贺贻孙则认为或朴或华、或拙或巧、或粗或弱、或僻或俗,均应得之于无意之间,总而言之,得于自然胜过刻意雕饰。贺贻孙这些富于辩证性的见解与前人的类似论述相比较,显然更符合创作实际与读者的审美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