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叶燮提出的诗歌创作的最高标准与诗歌审美的最佳境界。他在《原诗》中托为或人之言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他强调诗歌应有自己的特殊艺术规律,不能“一切以理慨之”。他以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诗中的“晨钟云外湿”句为例,说,按常理,钟声入耳,止能辨其声,不能辨其湿,因此俗儒绝想不到可下此湿字,“不知其于隔云见钟,声中闻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叶氏所论,实际上是揭示了文学艺术所特有的形象思维的规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