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如神龙


清人洪升、王士祯、赵执信在谈论诗歌本质及诗歌与生活的关系时打的比方。但三人的理解却又各不相同。据赵执信《谈龙录》载,洪、王、赵三人一天在王家论诗,洪升《嫉时俗之无章》,首先发表看法:“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王士祯嘲笑这种看法,说:“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赵执信对两人之说均不以为然,说:“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三人所论,洪升太拘泥于生活,把诗歌看成是对生活的简单再现,不可取。王士祯则走向另一极端,认为诗歌根本不可能反映生活的全貌或本质,只能“见其首不见其尾”,或只见一鳞一爪,带有不可知论的神秘色彩。赵执信则认为神龙固无定体,但只要看到它的一鳞一爪,通过想象,一条首尾完好的龙就会宛然浮现在读者脑中,也就是说,个别能够反映一般,局部能够反映整体。显然,赵执信的看法较为正确,符合诗歌与生活的辩证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