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清人刘熙载的论诗主张。他在《诗概》中说:“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真指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诗中有作者的真切感受。“陶渊明自庚子距丙辰十七年间,作诗九首”,诗作虽少,但由于“其诗之真”,因而受到刘熙载的赞赏;有的作者“无岁无诗,乃至无日无诗”,诗作虽多,但由于缺乏真情实意,这样的诗“意欲何明?”读者难以理解。刘熙载这一主张吸取了袁枚灵性说的精华,并有所修正。袁枚认为文学创作,“从《三百篇》至今日,诗之传者,都是性灵。”刘熙载既提出诗“不可一作不真”,“性灵光景,自《风》、《雅》肇兴,便不能离”,又强调,重要的是要“辨其归趣之正不正耳。”重视诗歌的内容和归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