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总不离乎才


清人徐增的诗学观点。认为诗人当以才为根基,而才的内涵又是极为充盈广泛的。他在《而庵诗话》中说:“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合三人之所长而为诗,庶几其无愧于风雅之道矣。”他虽推尊李、杜、王三人,但又认为学诗绝不可只学三家诗。他说:“学诗而止学乎诗,则非诗;学三家之诗而读三家之诗,则犹非诗也。诗乃人之所发之声之一端耳,而溯其原本,何者不具足?故为诗者,举天地间之一草一木,古今人之一言一事,国风、汉、魏以来之一字一句,乃大而至两方圣人之《六经》《三藏》,皆得会于胸中,而充然行之于笔下;因物赋形,遇题成韵,而各臻其境,各极其妙。如此则诗之分量尽,人之才能方备也。”又说:“诗须到家。所谓到家者,于古人诗中,路路都有。若止得一路两路,则非到家。”总之,是主张博采众家之长,而具真才实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