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清人刘熙载艺术鉴赏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他在《诗概》中说:“诗品出于人品。”《词曲概》和《赋概》也分别说过:“论词莫先于品”,“赋尚才不如尚品。”品指品格,不是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低,而是如同人的智与愚,贤与不肖那样质的高低:“诗格,一为品格之格,如人之有智愚贤不肖也。”他认为诗品就是诗中的人品,评价作品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作家思想品质的高低,强调作家的志向、道德品质和思想感情对文艺作品的决定作用,把作品与作家结合起来考察鉴赏。因而提出,“看诗之法”在于“颂其诗贵知其人”。他说,韩愈用人品论诗,是千古论诗的极则:“昌黎自言其行己不敢有愧于道,余谓其取友亦然。观其《寄卢同》云:‘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荐孟郊》云:‘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宠。’以卢、孟之诗名,而韩所盛推乃在人品,其千古论诗之极则也哉!”刘熙载所提倡的人品,受儒家的思想道德规范,有其落后的一面,但他的“诗品出于人品”的理论,要求文学作品重视思想内容,要求诗人有高尚的品德,又表现出很大的进步性,并有其独到的见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