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三百篇》之神理意境不可不学

《三百篇》之神理意境不可不学


这是清人潘德舆的论诗主张。他在《养一斋诗话》中提出:“《三百篇》之体制音节,不必学,不能学;《三百篇》之神理意境,不可不学也。神理意境者何?有关系寄托,一也;直抒己见,二也;纯任天机,三也;言有尽而意无穷,四也。不学《三百篇》,则虽赫然成家,要之纤琐摹拟,饾饤浅尽而已。今人之所喜,古人之所笑也。汉、唐人不尽学《三百篇》,然其至高之作,必与《三百篇》之神理意境暗合,而后可以感人而传诵至今。夫才高者,尚可暗合,而何不可学之有哉!东坡先生教人作诗曰:‘熟读《毛诗》、《国风》与《离骚》,曲折尽在是矣。’王伯厚曰:‘《新安吏》:“仆射如父兄。”“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此诗近之。’山谷所谓“论诗未觉《国风》远”也。’王济之曰:‘读诗至《绿衣》、《燕燕》、《硕人》、《黍离》等篇,有言外无穷之感。唐人诗尚有此意,如“君向潇湘我向秦”,不言怅别而怅别之意溢于言外;“潮打空城寂寞回”,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感溢于言外,最得风人之旨。’愚谓此类甚多,皆《三百篇》可学之证也。”在此,潘德舆对《三百篇》的神理意境的四点解释,可以说是他对诗歌创作的几个要求,即内容上要言之有物,情感真挚,形式上自然流畅,余味无穷,主张学习《三百篇》内在的、根本的长处,摈弃光从形式——体制音节上模拟的做诗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