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杨慎所揭示的杜牧诗歌的一个特点。他在《升庵诗话》中说:“大抵牧之诗好用数目垛积,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这些看上去都同是一些数字垛积的诗句,但杜牧却使它们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如“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这里用它,为的是强调佛寺的屋宇重重,金碧辉煌,给人一种深邃之感。“二十四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杜牧巧妙地把这美丽的传说融于诗中。“七十五长亭”,除恰合诗中距离之数外,还有以较大的数目写出家山遥远的情景的妙用。修辞别致,意味深长。其实,除杜牧外,唐代还有别的诗人也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清王渔洋曾说:“唐诗如‘故乡七十五长亭”,‘红阑四百九十桥’,皆妙,虽‘算博士’何妨!……高手驱使自不觉也”。(《带经堂诗话》)当然,如不是出于表达情感需要,随意滥用,也容易令人生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