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后诗派


清人宋荦在《漫堂说诗》中概述了唐以后诗派流别的情况,对后人研究诗歌发展史颇有启发。他说;“唐以后诗派,历宋、元、明至今,略可指数:宋初晏殊、钱惟演、杨亿号‘西昆体’。仁宗时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谓之欧、梅,亦称苏、梅,诸君多学杜、韩。王安石稍后,亦学杜、韩。神宗时,苏轼、黄庭坚谓之苏、黄;又黄与晁补之、张耒、陈师道、秦观、李廌称苏门六君子;庭坚别开‘江西诗派’,为‘江西’初祖。南渡后,陆游学杜、苏,号为大宗;又有范成大、尤袤、陈与义、刘克庄诸人,大概杜、苏之支分派别也。其后有‘江湖’四灵徐照、翁卷等,专攻晚唐五言,益卑卑不足道。金初以蔡松年、吴激为首,世称‘蔡吴体’;后则赵秉文、党怀英为巨擘,元好问集其成;其后诸家俱学大苏。元初袭金源派,以好问为大宗;其后则称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元末杨维祯、李孝光、吴莱为之冠,前如赵孟頫、郝经,后如萨都刺,倪瓒,皆有可观。明初四家,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而高为之冠。成、宏间李东阳雄张坛坫;迨李梦阳出,而诗学大振,何景明和之,边贡、徐祯卿羽翼之,亦称四杰,又与王廷相、康海、王九思称七子;正、嘉间又有高叔嗣、薛蕙、皇甫氏兄弟稍变其体;嘉、隆间李攀龙出,王世贞和之,吴国伦、徐中行、宗臣、谢榛、梁有誉羽翼之,称后七子;此后诗派总杂,一变于袁宏道、钟惺、谭元春,再变于陈子龙;本朝初又变于钱谦益。其流别大概如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