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苏轼作诗,如陶渊明,造语精到,字不露而有神气。宋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先记苏轼之语:“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如‘日暮巾柴车,路暗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暖暖远人村,依依圩里烟。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然后加以评论道:“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不知者困疲精力,至死不之悟,而俗人亦谓之佳。如曰:‘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又曰:‘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又曰:‘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皆如寒乞相,一览便尽。初如秀整,熟视无神气,以其字露也。”最后,惠洪高度地评价了苏诗:“东坡作对则不然。如曰‘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严》已不看’之类,更无龃龉之态,细味对甚的,而字不露。此其得渊明之遗意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