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鲁九皋论诗之语,他在《诗学源流考》中说:“前后七子,议论略同,其所宗法,皆在少陵以上,建安而下,唐以后书则置焉。其见非不甚善,特斤斤规仿,过于局促,神理不存。……然而当诗教榛芜之日,其摧陷廓清之功,亦何可少!”鲁九皋论诗以“诗言志”为标的,但持论还是十分公正的。他认为明诗坛前后七子之前的台阁体使诗道少衰,茶陵李东阳稍加改造,但“终非正轨”。待前七子”出,明诗坛诗学之盛,“几几比于开元、天宝,而李、何声价,当时亦下啻李、杜”。“前七子”之后又有“后七子”,这两个诗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重视学古,提倡“诗必盛唐”。这种诗学主张对于矫正明初诗坛粉饰太平的现象,使诗文创作向现实主义靠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正如《诗学源流考》所言,由于他们刻意追求摹仿,使其诗歌创作往往“过于局促,神理不存”而流于形式主义一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