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贺贻孙关于李颀《送王昌龄》诗的评价。他在《诗筏》中说:“作诗须一意浑融,前后互映。如李颀《送王昌龄》诗云:‘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十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别离,悠悠江海行。’因第二句有‘暮情’二字,自此后,不独夕阳微波,月上鸟鸣,夜来花界,梦里金陵,种种暮景,而满篇幽淡悲凉,字字皆‘暮情’也。暮景写易,暮情难描,此为独绝。”贺贻孙认为,在诗中描摹景色容易,而要把景色中的情感表现出来,则不那么容易了,而李颀《送王昌龄》诗则是写暮情诗中“独绝”的诗作,夕阳满舟,但爱波清,举酒月上,解衣鸟鸣,夜来花界,梦里金陵,叹息此别,悠悠江行,全诗“一意浑融,前后互映”,“满篇幽淡悲凉,字字皆‘暮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