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围


沈括《梦溪笔谈》: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麈史》驳沈括道:杜诗四十围,是大四丈,沈存中谓径七尺,不知何法以准之?《缃素杂记》亦驳沈括:古制,四十围,即百二十尺,亦即径四十尺,武侯庙柏,当从古制为定,则径四十尺,其长二千尺宜矣,岂得以太细长讥之乎?清吴景旭《历代诗话》引上述三家关于杜诗“四十围”的争论后评道:“沈存中一经丈量,便来两家之驳”,而三家都是用“算博士”“挈短衡长”的计数方法解释杜诗,十分可笑。诗歌容许夸张,“四十围”、“二千尺”,只是“言其极高”,并非实指。杜甫《新松诗》:“何当一百丈,敧盖拥高檐”,如果拘囿于“百丈”一词,“纵有百丈松,岂有百丈之檐?”吴景旭又引《诗眼》语道:“诗有形似之语,若诗人之赋,‘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是也,有激昂之语,若诗人之兴,‘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是也。”“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此激昂之语,不如此则不见古柏之高大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