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杨慎认为唐代诗人杜牧两首绝句刻本有误字,并作了考订正误。他在《升庵诗话》中指出:“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又《寄扬州韩绰判官》云‘秋尽江南草未凋’,俗本作‘草木凋’。秋尽而草木凋,自是常事,不必说也,况江南地暖,草本不凋乎。此诗杜牧在淮南而寄扬州人者,盖厌淮南之摇落,而羡江南之繁华,若作草木凋,则与‘青山明月’、‘玉人吹箫’不是一套事实,余戏谓此二诗绝妙。‘十里莺啼’,俗人添一撇坏了,‘草未凋’俗人减一画坏了,甚矣,士俗不可医也。”杨慎这段分析评论,非常细致精采。能从诗歌的整体来考究用字的得失,尽管后人有不同意见,如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但这种对作品的推敲分析方法,是有益于读者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