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所作。苏轼《洞仙歌序》说:“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按苏序,《洞仙歌》除“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两句外,为苏轼“足成”。但古代诗话词话中却有不同说法。《漫叟诗话》说:“杨元素(杨绘)作《本事曲》记《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钱塘有一老尼,能诵后主诗首章两句,后人为足其意,以填此词。”又说:“蜀主孟昶……尝夜同花蕊夫人避署摩河(诃)池上,作《玉楼春》词云:‘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如按此说,则先有孟昶的《玉楼春》,然后苏轼改写成《洞仙歌》。后来张德瀛《词征》、朱彝尊《词综》、李调元《雨村词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等均主此说,而与苏序所说不同。但也有人对此说表示怀疑的。邓廷桢《双砚斋词话》据蜀帅谢元明因开摩诃池得古石刻事说:“是昶词本作《洞仙歌》,尤无疑义。乃不知谁何别作《玉楼春》一阕,伪托蜀主原词,其语句乃取坡词剪裁而成,致为浅直而小。”近人浦江清《花蕊夫人宫词考证》也说:“摩诃池词出苏轼之《洞仙歌序》,惟轼明言除首二句外,皆彼所自作,好事者隐括东坡词以为《玉楼春》一调,以归之于孟昶,其事妄也。”“《洞仙歌》与《玉楼春》调异而文同,或者有人隐括苏词以付歌者,遂尔两传,时人不察,反以《玉楼春》在前,而归之于孟昶,此好奇之过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