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诗触境流出


清人宋荦提出的诗学观点。清代诗坛,向有尊唐与尊宋的门户之见。宋荦主张不死守一家,而应兼采诸家之长,让诗歌吟咏性情,触境而生。他在《漫堂说诗》中说:“诗者,性情之所发”,又认为高棅《唐诗品汇》集中了唐诗的精华,因而主张学诗者“尽览《品汇》之全编,考镜三唐之正变。然后上则溯源于曹、陆、陶、谢、阮、鲍六七名家,又探索于李、杜大家,以植其根柢;下则泛滥于宋、元、明诸家,所谓取材富而用意新者,不妨浏览以广其波澜,发其才气。久之,源流洞然,自有得于性之所近,不必抚唐,不必抚古,亦不必抚宋、元、明,而吾之真诗触境流出,……此之谓悟后境。悟则随吾兴会所之,汉魏亦可,唐亦可,宋亦可,不汉魏、不唐、不宋亦可,无暇模古人,并无暇避古人,而诗候熟矣。不则胸无定见,随波而靡;譬一盲导之于前,群盲随之于后,曰左曰右,莫敢自必。呜呼可哀也已。”宋氏的见解,较当时人忽而尊唐忽而尊宋实高出一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