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语中的


在《岁寒堂诗话》中,宋人张戒提出了“中的”的要求。他认为叙事、抒情、写景、言志都不可“预设法式”,只能根据此情此景、彼时彼地的特殊情况,写出自己深切而独特的感受。做到这一点,就是“中的”。他以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为例,认为“此二语遂能写出天地愁惨之状,极壮士赴死如归之情”,即为“中的”。故他说:“诗人之工,特在一时情味,固不可预设法式也。”所以他反对白居易提出的“说喜不得言喜,说怨不得言怨”的硬性规定,认为表达方式只能根据特定情景而定,如此才能写得深刻,才能极尽作者之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