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诗歌中的对仗,只是字面或谐音相对,实则意义并不相对,称借对法。宋人孙奕在《履斋诗说》中说:“诗律有借对法。苟下字工巧,贤于正格也。”他以杜甫诗为例,如《北邻》“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用山简对水曹。《赠张四学士》“紫诰乃兼绾,黄麻似六经”,“无复随高凤,空余泣聚萤”,用兼绾对六经,高凤对聚萤。《送杨六使西蕃》“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用子云对今日。《寄韦有夏郎中》“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用饮子对怀君。《九日》“坐开桑落酒,来折菊花枝”,用桑落对菊花。更有趣者,一天,“少游与子瞻同席,自矜髭髯之美曰:‘君子多乎哉?’子瞻戏曰:‘小人樊须也!’尤借对之的者,况又全用经语。”对句中“多乎”与“多胡”谐音,“樊须”与“繁须”谐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