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害于天全


这是金人王若虚在《滹南诗话》中提出的一个论点,批评了宋人不重内容只求技巧的形式主义诗风。王氏援引郑厚的评论说:“魏晋以来,作诗倡和,以文寓意;近世倡和,皆次其韵,不复有真诗矣。诗之有韵,如风中之竹,石间之泉,……自成音响,岂容拟议!”王氏认为郑厚的确道出了当时诗坛的通病。他指出,诗到了宋人手上本来就已经逐渐衰落,还要专门追求形式上的次韵,这就更把诗歌送上了绝路。他甚至对自己所崇拜的苏轼也进行了批评,指出其诗集中次韵之作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虽然这类作品穷极技巧,可以轰动一时,但却损害了诗的自然美,“害于天全多矣”。从而将宋诗的衰落和形式主义的盛行联系了起来。这显然是作者针对宋代诗坛有感而发。其实讲究次韵并非坏事,次韵之作也有好诗,关键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