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陈仅对沈约的诗歌理论所持的不同看法。他在《竹林答问》中指出“……从未有古人所忌而今人可不之忌者,惟沈约八病,大半为驱古变律之用,今古、律已划然,正无需于此。至正纽、旁纽、大韵、小韵,唐人已不之遵,村学究斤斤讲守,反成拙累,亦何益之有?”此论很有见地。沈约诗歌理论主要提出了八种音律上的毛病:平头(五言诗首句和次句的第一或第二字同声);上尾(首与次句的末一字同声);蜂腰(一句中第二、五字同声);鹤膝(第、三句末字同声);大韵(同一联中用了和所押的韵同韵部的字,小韵(同一联中有同韵部的两个字);旁纽(一联有两字叠韵);正纽(一联有两字双声)。这种格律过于苛细,而且过份重视了诗歌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作品的思想内容。陈氏提出的这一看法,反对作诗死守格律,于诗歌创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