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炼骨炼气为上


清人贺贻孙关于诗歌锤炼的见解。他在《诗筏》中说:“诗家固不能废炼,但以炼骨炼气为上,炼句次之,炼字斯下矣。”以炼骨炼气为上,指的是诗歌创作应该把对所要表现的内容情思、精神气质进行精益求精的“推敲”、选择、加工、提炼、净化、优化和深化放在首位,因为“诗言志”,古往今来的诗都是“以意胜而不以字胜”。但炼句炼字也并非可以轻视,更不能取消,贺贻孙认为不可“专学他一二字为炼法,是药汞银,非真丹也”。他提出古人在这方面“落想便幻,触景便幽”,所以才能在“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杜甫)的诗句中,炼出“过”、“动”、“隐”、“闻”等与“当时”实境极其吻合的字来。除此而外,“以落韵自然为奇”,“以现成语为灵幻”,“以现成琐俗事”“说得明白”来惊人,也是古人炼字的妙法,前者如王维“潮来天地青”中的“青”字;中者如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中的“生”字;后者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都“写得如见”,所以胜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