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摹拟太甚,非性情之真

摹拟太甚,非性情之真


明人谢榛关于诗歌创作反对摹拟要直写性情的论点。他在《四溟诗话》中提出:“诗贵乎真”,“《三百篇》直写性情”,“渊明最有性情”。“班姬托扇以写怨,应场托雁以言怀,皆非徒作。”他要求诗人作诗要“出己意”,如“吐出心肺”。因此,他反对“蹈袭”和“摹拟太甚”。他说:“作诗最忌蹈袭”,“今之学子美者,处富有而言穷愁,遇承平而言干戈,不老曰老,无病曰病,此摹拟太甚,殊非性情之真也。”摹拟和蹈袭不能写出诗人胸中的真情实感。谢榛反对摹拟并非反对向古人学习。他主张学习古人要翻意新奇:“凡袭古人句,不能翻意新奇,造语简妙,乃有愧古人矣。”“若语工字简,胜于古人,所谓化陈腐为新奇是也。”他提倡“点化”,并举淮南王的诗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为例,“诗人往往沿袭淮南之语,而无新意”,如陆机:“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归。”谢朓:“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王维:“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他说只有孟迟的诗句最好:“蘼芜亦是王孙草,莫送春香入客衣。”“此作点化而有馀味”。谢榛既承认“点化”,要求翻意新奇,又反对摹拟和蹈袭,更提倡直抒性情,可见他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他的这一理论,在前后七子嗜古成癖,完全以赝古为能事的复古风气中,能够卓然自立,表现出独特的理论见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