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毛先舒关于诗歌创作用别名的见解。他在《诗辩坻》中说:“《子夜》双关,‘稿砧’哑迷,虽入巧法而不坠古风。又有巧用别名略同为隐者:杜康善酿,曹公即呼酒为杜康。宜城、中山出名酒、梁昭明诗‘宜城溢渠碗,中山浮羽卮’,即呼酒为宜城、中山。云和,山名,产木宜琴瑟,王昌龄‘斜抱云和深见月’,即呼琴瑟为云和。《搜神记》韩凭、何氏魂化鸳鸯,温飞卿诗‘粉项韩凭双扇中’,即呼鸳鸯为韩凭。又阮咸制乐器,其器即名阮咸。江南薛九善歌《嵇康》,《嵇康》曲名,见王铚《侍儿小名录》。至酒名圣人、贤人、督邮、从事,乐府名有《董娇饶》、《王子乔》,皆是类也。”诗歌创作中善于运用异名别号铸语造词,描写形象,艺术地表现情思。毛先舒认为,巧用别名,“作者须古有是称,不嫌新异,倘复比物创更,必陷险骳”。比如“名酒仪狄,号琴空桑,转展不极”,就不能算为“巧用”,所以难免“为词林笑端”。其他象苏东坡“独看红蕖倾白堕”,王世贞“吾晚耽刘毅”,毛先舒称,此岂能算作佳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