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有不通亦语病


宋人欧阳修提出的关于诗病的论点。他在《六一诗话》中说:“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这里的“理”即“常理”,亦即诗歌反映现实的真实细节。他认为描写的细节如悖于理,就有语病。他举例说:“‘袖中谏草朝天去,头上宫花侍宴归’,诚为佳句矣,但进谏必以章疏,无直用稿草之理。”唐人张继《枫桥夜泊》中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句,欧阳修以“三更不是打钟时”为由,判断这一句诗有语病。这里强调诗中细节的真实,反映了欧阳修为诗的严谨态度。但据后人叶梦得《石林诗话》、王观国《学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考证,夜半钟乃吴中旧事。《野客丛书》也说:“唐诗言半夜钟甚多。”可见欧阳修以“夜半钟”为语病,实际上是自己弄错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