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凿痕与黏皮骨


两种诗病,前者指有文字雕凿的痕迹,显得不自然;后者指写得太直露,显得不含蓄。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说:“作诗贵雕凿,又畏有斧凿痕,贵破的,又畏黏皮骨,此所以为难。李商隐《柳诗》云:‘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多枝。’恨其有斧凿痕也。石曼卿《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恨其黏皮骨也。能脱此二病,始可以言诗矣。”他主张作诗要注重雕凿,讲究破的,但又不要显露文字加工的痕迹。所谓“虽终日斫而鼻不伤,终日射而鹄必中,终日行于规矩之中,而其迹未尝滞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